上海汤浅蓄电池代理商

价格 140.00
评价 已有 0 条评价
数量
+-
库存1200
 
商家资料
 
 上海汤浅蓄电池代理商

汤浅蓄电池应用 
充电电压(V/Cell) 
**充电电流
温度 (℃)设定值 容许范围 循环使用 25℃ 2.452.4~2.5 0.3C 浮充使用 25℃ 2.2752.25~2.3 0.3C 
表1 **充电电压及**充电电流
由图4及图5中,我们则可以发现,不管电池是操作在循环使用还是浮充使用的状态下,充电量往往必须是放电量的110%? 120%,才
能够将电池再度完全充饱,这表示有一部分的能量在电池内部被消耗掉了,实际充电的时候必须注意,否则没有办法将电池的电量
回复到原本的状态。
图4 定电压14.7V(2.45V/Cell)下循环使用的充电特性
图5 定电压13.65V(2.275V/Cell)下浮充使用的充电特性
5,放电特性
铅酸电池上面通常会标示着容量(Ah)的符号,这个容量表示放电电流及放电至终止电压时间之积分,若是放电电流随着放电时间而
变大小,代表电池容量就会随着放电电流而改变,公式如下:
电池容量
选取一颗容量固定的电池,以不同的电流大小来放电,将会造成容量变化上的不同,同时也会导致放电时的终止电压有所不同,因
电池在放电的时候必须注意电池的状态,不可低于限定的放电终止电压,否则将会产生过放电的情况,多次的过放电发生将会使得
电池容
量失效,甚至无法充电,这一部分在CSB BATTERY CO., LTD.亦有详细规范,如表2所示,图6则显示在不同放电电流下的放电终止电
压与放电时间的关系。
表2-2 放电电流与放电终止电压限制
   图6 不同放电率下放电特性
铅酸电池与一般电池比较起来,还有个特别的不同之处,那就是对过放电的情况非常敏感,每一次的过放电都会对铅酸电池造成极
大的损害,这从先前对铅酸电池的介绍中便可略知一二。因此当电池过放电之后,便不可能再回复正常的容量,通常这种原因会发
生,是因为电池长时间处于放电状态。在我们实验中所使用的CSB密闭式铅酸电池,可以承受短暂时间的过放电,而且次数仅有2-3
次,在过放电后,仍可由适当的充电来回复原本的容量。对于我们要设计的充电器来说,要如何得知电池已经发生过放电的形情,
可以由图7可以得知,在充电初期会发生充电电流不变,充电电压却大幅下降的情况,经充饱电后尚可恢复其初期的容量。
1.5V充电电池告诉你一些蓄电池保养学问,经过了夏天的暴晒和雨淋,汽车蓄电池的连接处极可能出现氧化等故障。蓄电池是汽车上的主要储能装置,为车辆上的所有电子系统提供电力,其重要性毋庸置疑,现代化的汽车电子化程度越来越高,其对汽车蓄电池的依赖性就越强,电池缺电将会导致整车瘫痪。因此,汽车电瓶的维护和保养就变得十分重要。

汤浅蓄电池
一般轿车上使用的电池为铅酸蓄电池。常见的铅酸蓄电池有两类,一类是加水型铅酸蓄电池,另一类是免维护型铅酸蓄电池。目前市面上80%以上的车型用的蓄电池是免维护铅酸蓄电池。

加水型铅酸蓄电池:普通蓄电池的极板是由铅和铅的氧化物构成,电解液是硫酸的水溶液。它的主要优点是电压稳定、价格便宜;缺点是比能低(即每公斤蓄电池存储的电能)、使用寿命短和日常维护频繁。

免维护型铅酸蓄电池:免维护蓄电池由于自身结构上的优势,电解液的消耗量非常小,在使用寿命内基本不需要补充蒸馏水。它还具有耐震、耐高温、体积小、自放电小的特点。使用寿命一般为普通蓄电池的两倍。市场上的免维护蓄电池也有两种:**种在购买时一次性加电解液以后使用中不需要维护(添加补充液);另一种是电池本身出厂时就已经加好电解液并封死,用户根本就不能加补充液。

"KENTLI"为广州市金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品牌,中文名称"金特力"。KENTLI以"驱动生活·成就品质"作为品牌的核心理念,致力于为用户提 供便利、安全、环保的**电池能源,为人们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营造绿色的发展空间。"KENTLI"是全球**将当代**的能源——"聚合物锂电"技术应 用于通用电池领域的**品牌。

  新一代Tesla 是否可行?

  Musk 已经数次公开表示,希望在2017年推出Tesla Gen 3,也就是大多数人买得起的第三代Tesla,价格在$35000左右,续航数

达到300Km(200mils)。但是Musk并没有透露Tesla Gen3任何技术细节,因为这属于Tesla的核心商业机密。很多人会问,就这个价格

和续航里程目标,Tesla Gen 3能否在2017年实现量产?我们不防做些简单的数学计算来分析一下。

  假设Tesla Gen 3的净重跟Model S差不多的话,那么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我们可以估算出它的功率为 85KWh ×

(200mils/300mils)=57KWh。但是考虑到这个功率下电芯的数量将有大幅下降而带动整车重量也有较大下降, 所以笔者认为50KWh

的能量足够了。5 0 K W h 对应着 50000Wh÷12.2 Wh=4098颗3.4Ah新型18650电芯。4 0 9 8 颗电芯的重量为 4100×46g=

188.5Kg,比Model S的338Kg降低了45%!那么,相应的电池Pack重量也有45%的下降,也就是说50KWh的能量足够300Km的续航里程。

  笔者这里着重分析一下18650NCA电芯成本问题,这个问题是如此之重要,以至于Tesla Gen3的命运很大程度上决于此。笔者前

面提到了,松下以$2向Tesla销售其NCA电芯是赔本赚吆喝,目的在于吸引Tesla上钩将其捆绑在自己的战车上。这一招的确凑效了,

于是我们看到松下与Tesla的第二份供货合同中终于暴露出其本来面目,全**再一次领教了日本商人的“精明”。

  Musk当时恐怕是气疯了,但是松下是Tesla**的电芯供应商,你Musk又能有什么办法?只有打掉牙往肚子里咽, 寻求机会摆

脱松下突围。T e s l a与松下签订新电池供货合同5个月之后,也就是2 0 1 4年2月2 6号,T e s l a在官网上发布消息,宣称要

建成“全球**”的锂电工厂(Gigafactory),并且Tesla直截了当地宣称,建立Gigafactory工厂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大幅度降低电芯

成本,并且扩大产能。工厂将于2017年建成,正好在Tesla与松下合同结束的时候。这难道仅仅是巧合吗?笔者个人认为,这是Musk

精心策划的战略布局,目的就是要**解决“松下困局”。

  笔者注意到,在2013年年底也就是Tesla刚刚与松下签订合同之后,媒体就报道了Tesla和韩国Samsung SDI、LG接触洽谈合作的

消息。但是,Tesla宣布要建成Gigafactor的消息发布后,松下却对是否参与Gigafactor的投资和建设一直没有表态。直到**近,松

下电器集团总裁津贺一宏才表示,公司目前尚未决定是否与Tesla达成合作伙伴关系为Gigafactory工厂提供电池技术和资金,理由

是此举或可能增加松下的投资风险。津贺一宏的表态不禁让人疑惑重重,因为这明显是有悖商业规律。

  一个**直接的例子就是,为了进入i P h o n e和iPad电池供应链,国内厂家是拼得头破血流,Apple坐收渔翁之利。这只能说

明,签订了“世纪大单”之后,Tesla和松下的关系已经变得非常微妙了。反倒是Tesla早早放出口风,未来Tesla仍将与松下保持密

切合作,但同时也欢迎其它电池厂商参与Gigafactor工厂的投资和建设。笔者对此完全赞同,因为没有哪家汽车制造商会听任上游

供应商的摆布,所以Tesla目前非常有必要再引入更多的电池供应商。

  那么笔者关心的问题是,Gigafactor工厂在技术层面上到底有没实现降低成本的可能(商业层面上的影响因素过于复杂,笔者不

予置评)?要回答这么问题,我们首先需要估算一
下,Tesla Gen 3的18650电芯价位底线在哪里。笔者猜测Musk对Gigafactor 工厂1 8 6 5 0 电芯的成本目标可能设定在$2.5这个价

位之下。那么,4098 颗3.4Ah新型18650电芯的成本就是4098×$2.5=$10245。如果 Pack+BMS成本还是维持在目前的$8000水平的话

,那么Tesla Gen 3 的动力电池系统总成本是$10245 + $8000 = 18245,这个价位比Model S的$35246下降了48%!

  动力电池系统是电动汽车里面所占成本份额**的部件,动力电池系统成本的下降将对Tesla电动车的整车价格具有决定性意义

,其它部件成本也会因为规模化生产而下降。如果我们将Gen 3的其它部件也按照相同的下降比例计算,那么Gen 3的整车售价可以

达到 $79900 × 52% = $41548,这个数值已经很接近Musk的$35000 销售价格目标。也就是说,如果降低毛利润率的话,Gen 3在

成本上是有可能实现的,但其前提条件是Gigafactor自产的18650电芯成本下降到$2.5以下,以及Pack +BMS能否控制到低于$8000的

水平。

  那么Gigafactor工厂能否把18650电芯的成本下降到$2.5呢?Tesla宣称Gigafactor工厂的投资将达到50亿美金,这个资金投入

足以建成至少5个松下电池厂的规模,未来Gigafactor工厂将是当之无愧的“全球**”的锂电工厂。笔者并不怀疑Gigafactor工厂

的电芯产能能否满足50万辆电动车的需求,笔者更关心的是它能否把18650NCA电芯的成本降下来,因为成本才是决定Tesla Gen 3**

重要因素。电芯的成本取决于原材料、生产工艺、人力成本、生产管理以及生产规模等诸多因素。

      原材料方面。Tesla已经放话,Gigafactor工厂将完全在美国本土采购原材料。但笔者个人认为,这个声明仅仅是Musk向美国

政府做出的一种姿态而已,目的是争取联邦政府的财政支持。美国本土的锂电产业链非常薄弱,完全使用美国原材料根本不具备可

行性。美国本土目前没有一家规模性的正极材料生产商,3M没有生产能力,**有希望给Tesla供货的是BASF刚建成的位于俄亥俄州

的正极工厂。虽然BASF目前只是少量试生产NMC,但笔者认为单纯从技术角度而言BASF是可以为Tesla生产NCA的。电解液也可以从

BASF在美国的Novolyte电解液工厂供货,虽然Novolyte的电解液性价比较低,但质量还是不错的,膈膜有Celgard。**不确定的就

是负极,虽然美国有石墨矿,但并没有负极工厂,到时恐怕还是要从中国进口石墨负极材料。

销售:王浩
电话:18001283863
微信:xinzhong959563688
梅兰日兰蓄电池:www.meilandianchi.com
举报 收藏

服务热线:0311-89210691 ICP备案号:冀ICP备202300284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