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皮革污水处理设备

价格 23000.00
评价 已有 0 条评价
数量
+-
库存3
 
商家资料
 
 制革废水中污染物组成复杂,综合废水的处理方法也很多,有生化工艺和物化等方法LYHLYHwefa。国内制革工业通常采用物化处理和生化处理相结合的方法,此法投资省,运行费用低,能够稳定达标排放。 
(1)预处理系统:主要包括格栅、调节池、沉淀池、气浮池等处理设施。制革废水中有机物浓度和悬浮固体浓度高,预处理系统就是用来调节水量、水质;去除SS、悬浮物;削减部分污染负荷,为后续生物处理创造良好条件。 
制革废水中含有较多的柔软剂、渗透剂和表面活性剂等高分子化合物,这些物质比较难以生物降解。研究在生物处理前,用臭氧来氧化废水,将这些高分子有机物转变成低分子形式,甚至是容易消化的简单的生物机体,从而提高生物的可降解性。一般用亚铁或碱式氯化铝,投加量为0.03%-0.05%,可去除CODcr与BOD5约50%,S2-70%以上,SS与色度80%以上。 
 吸附脱色是采用活性炭、有机膨润土等多孔物质的粉末或颗粒与废水混合,废水通过由其颗粒状物质组成的滤床,使废水中色度等污染物质吸附于多孔物质表面而去除。 
  活性炭吸附 
  活性炭作为一种优良吸附材料,目前是制革废水的好吸附材料。活性炭对制革废水所含色度吸附率高,可以有效去除废水中所含的活性染料体、碱性染料体、偶氮染料体,甚至可以吸附某些重金属离子。由于活性炭微孔多、大中孔不足、亲水性强,限制了大分子及疏水性染料体的内扩散,只适用于废水中分子量不超过400的水溶性染料体脱色,对大分子或疏水性染料体的脱色效果较差,更不能吸附悬浮固体(SS)及不溶性染料体。活性炭虽然去除色度和COD的效果优良,但价格较贵,加之再生困难,因此一般只应用于浓度较低的制革废水处理或深度处理。 
  其它物质吸附 
  除活性炭外,膨润土、麦饭石、粉煤灰等对制革废水也有较好的吸附作用。⑴膨润土吸附膨润土是以蒙脱石为主要成分的黏土,其颗粒表面存在正、负电荷,在制革废水处理中强化了吸附作用。试验中膨润土的脱色率可达90%以上,COD去除率高达86%,并具有操作简单,周期适中,易再生和投资少等特点。⑵麦饭石吸附 
  麦饭石对水溶性染料体具有良好的脱色效果和COD去除效果,特别是对耐酸染料体吸附作用较强。我国麦饭石资源丰富,开辟麦饭石吸附脱色技术,前景广阔。 
  ⑶粉煤灰吸附 
  粉煤灰作脱色的吸附材料,对活性染料脱色率在60%左右。但投资和运行费用明显低于活性炭,因此,在经济上较为合理。 
  (2)生物处理系统:制革废水的ρ(CODcr)一般为3000—4000mg/L,ρ(BOD5)为1000—2000mg/L,属于高浓度有机废水,m(BOD5)/m(CODcr)值为0.3—0.6,适宜于进行生物处理。目前国内应用较多的有氧化沟、SBR和生物接触氧化法,应用较少的是射流曝气法、间歇式生物膜反应器(SBBR)、流化床和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 
目前用于处理制革废水的比较成熟的工艺是氧化沟、SBR和生物接触氧化法,其技术参数比较全面。制革废水水量水质波动大,含有较高浓度的Cl-和SO42-,以及微生物难降解的有机物及铬和硫化物带来的毒性问题,因此生物处理工艺必须具备耐冲击负荷,且能适应高盐度对微生物产生的抑制作用,又能在较长时间内使难降解有机物得到降解和无机化。 
混凝脱色是通过混凝剂完成的。在混凝过程中,混凝剂在水中先发生水解、聚合等化学反应,生成的水解、聚合产物再与水中的颗粒发生静电中和、粒间加桥、粘附卷扫等作用,生成粗大的混凝体再经沉淀除去。制革废水中染料体发色基团就是通过上述过程而完成脱色处理的。 
  制革废水脱色中使用的混凝剂很多,大致可分为无机混凝剂和有机混凝剂两类。 
  无机混凝剂 
  无机混凝剂以铁盐、铝盐为主,生产中可以较好地去除制革废水中大部分悬浮态染料体、分散染料体、还原染料体、硫化染料体及废水中分子量较大的染料体,但对于活性染料体、金属络合染料体的去除效果则较低。由于普通的无机混凝剂在废水处理中药剂投加量大,处理费用高,且随水质的变化需改变加药条件,因此运行管理比较复杂。 
  有机混凝剂 
  有机混凝剂分为天然混凝剂和合成混凝剂两大类。 
  天然混凝剂 
  天然混凝剂的主要品种有碳水化合物类(多聚糖类),壳聚糖、甲壳素类,微生物混凝剂类三大类,通常由农副产品中的有机高分子物质提取制得,价廉、易降解,色度去除率在90%左右。但电荷密度较小、分子量较低、易失去混凝活性,故应用范围不广。 
  ⑵合成混凝剂 
  合成混凝剂分子量大,分子链中所带的官能团多,在水中的伸展度大、混凝性能好、用量小、pH值范围广。对制革废水所含的中性染料体、活性染料体、酸性染料体脱色效果良好,脱色率达90%以上。
举报 收藏

服务热线:0311-89210691 ICP备案号:冀ICP备202300284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