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用途
电力系统 防盗系统 医疗设备
船舶系统 电 话和电讯设备 各种试验机械
无线电收发机 银行系统不间断电源
铁路机车、铁路通讯 应急照明系统、小型灯具
大型UPS和计算机备用电源 消防系统和安全系统不间断电源
电子仪器及其他备用电源
特性
1、全密封结构 2、气体再化合
3、免维护操作 4、高放电能力
5、自放电率低 6、适用温度广
7、恢复能力强 8、使用寿命长
注意事项
1.OUTDO系列蓄电池荷电带液出厂,不得试图拆卸电池,避免危险。
如不慎使电池壳体破损,接触硫酸,请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必要时
请就医;
2.不能将新旧蓄电池混合用;
3.不能在密封容器中使用蓄电池;
4.蓄电池应有完整的履历表,内容包括出厂日期、安装日期、运行情
况记录等;
5.定期(每年一次)检查连接线是否松动,如果有松动现象,应加以
紧固;
6.定期(每三个月一次)用柔软织物擦试蓄电池,使蓄电池保持干净;
7.不得使用有机溶剂清洁蓄电池。
安装使用与维护
电池的联接:
实际容量相同的电池或电池组方可串联使用;
实际电压相同的电池或电池组方可并联使用;
联结部位要紧密,防止火花产生,接触不良,用苏打水清洗接触面。
正负极不得接反或短路。
电池充电:
浮充(限制电压,控制电流)使用:充电电压13.56-13.8V,
电流不得大于1.75A;25时,电池浮充电流整到小
于2mA/AH;
循环使用(充饱即停,放完电即充):充电电压14.1-14.7V/,
电流不大于2.1A;
注意:电池不可在密闭或高温环境中使用,远离火源!
注:当环境温度低于20或高于30时,需对电池充电电压进行调
整,标准为18mV/。
保存:
电池适合存放于低温、干燥、通风、洁净的环境中,充饱电存放
力宝(6V/12V)系列产品特性
槽式化成保证电池达到100容量,并使电池均衡性达到优化。
高可靠的极柱双重密封结构,其抗冲击性能及密封性能大大提高,确保电解液不会渗出,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
安全可靠,内置国内**防爆虑酸片安全阀,具有的开闭阀压力及防爆、过滤酸雾功能,一旦过充,可释放出多余气体,不会使电池胀裂、酸雾逸出。
采用超纯原辅材料和添加剂、特殊配方的电解液,具有内阻小,高倍率特性好、充电接受能力强的特点。
采用**的工艺技术(合金工艺、铅膏工艺、电解液配方、环氧封结工艺),确保产品良好性能。
型号 |
电压 |
容量(AH) |
长(mm) |
宽(mm) |
高(mm) |
总高(mm) |
NP1.3-12 |
12V |
1.3AH |
96 |
24 |
51 |
56 |
NP2.2-12 |
12V |
2.2AH |
178 |
35 |
61 |
66 |
NP3.3-12 |
12V |
3.3AH |
134 |
67 |
60 |
65 |
NP4-12 |
12V |
4AH |
90 |
70 |
102 |
107 |
NP7-12 |
12V |
7AH |
151 |
65 |
94 |
99 |
NP12-12 |
12V |
12AH |
151 |
98 |
95 |
101 |
NP17-12 |
12V |
17AH |
181 |
77 |
167 |
167 |
NP24-12 |
12V |
24AH |
167 |
176 |
125 |
125 |
NP33-12 |
12V |
33AH |
194 |
133 |
171 |
171 |
NP38-12 |
12V |
38AH |
196 |
165 |
176 |
182 |
NP55-12 |
12V |
55AH |
228 |
135 |
207 |
225 |
NP65-12 |
12V |
65AH |
348 |
166 |
175 |
175 |
NP75-12 |
12V |
75AH |
258 |
166 |
207 |
225 |
NP80-12 |
12V |
80AH |
258 |
167 |
209 |
225 |
NP100-12 |
12V |
100AH |
409 |
174 |
234 |
214 |
NP120-12 |
12V |
120AH |
409 |
174 |
234 |
236 |
NP150-12 |
12V |
150AH |
484 |
170 |
242 |
242 |
NP200-12 |
12V |
200AH |
520 |
240 |
219 |
245 |
氢能是能站住脚的,燃料电池相对争议会多一点。但是交通还是氢能的一个主要应用领域,所以国内这一年燃料电池又火了。因为氢能火,纯电动汽车的补贴退坡,所以几个事情叠加起来就让它变成了热点。也有很多人提出质疑。所以,我会跟他们说,燃料电池既不是那么好,也不是那么差,关键是找到平衡点。
外界质疑的几件事:比方说铂资源,公众担心全球铂资源稀缺。其实,现在全球每年生产8000万辆汽车,保有量怎么也得有一二十亿辆,这些车都用铂做催化剂,不是说燃料电池才用。为什么没出现资源紧缺问题呢?因为我们不消耗铂,我们是循环使用,使用的量也比较小。现在,燃料电池用铂的量在初期比汽车现在内燃机用的量大太多了,内燃机主要是后面的尾气催化转化器要用,尾气催化转化器随着排放法规不断升级,其实用量也在增加,但是总体来看,跟当初燃料电池的用铂量差一个数量级。但是,燃料电池系统使用的铂已经从每千瓦1克,现在下降到0.3克了,下一步目标是0.1克。如果达到这一目标,就跟大型商用车的柴油机的催化转化器已经相当接近了,所以这不是一个特别值得担心的问题。
还有一个非常热的质疑是能效,比方说煤发电、电制氢、氢再发电、电驱动车,没必要。我们如果基于化石能源,这条途径当然是不好的。燃料电池技术推出时,日本企业-初的设想是天然气重整制氢,在每家每户安装一个洗衣机大小的制氢设备,这个制氢的效率是70%,车上的使用效率可以达到60%。如果基于化石能源,我们新能源汽车的能效并不突出。
为什么要搞新能源呢?只有当能源转型为真正的可再生能源的时,新能源汽车的优势才会凸显。利用化石能源的新能源汽车都是过渡,未来一定会过渡到可再生能源。不仅仅是车要使用新能源,也会反过来推动新能源的转型。所以,基于可再生能源,动力蓄电池和氢能将成为储能的优先选择,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成为智能低碳能源系统的互动终端,新能源汽车的优势才会凸显。
从长期看,当可再生能源的比例足够高,比如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超过50%,大概2035年就达到了。另外,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成本足够低,比如说1毛钱一度,现在大家的目标是2毛钱。另外,储能成本在可再生能源制、运、储、用全链条的综合成本中占比足够高,比如占到50%—70%。还有一条,燃料电池的效率也足够高,日本人搞了很疯狂的目标,大家都知道,现在燃料电池在轿车大概发电效率是50%,他想提高到60%到80%,而且可以高温运行。但这对技术要求就非常高了,目前做不到,还需要时间。所以,发展燃料电池汽车先要挑战的是氢能燃料电池全链条的技术经济性。
多大的挑战呢?我可以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日本氢能燃料电池乘用车技术路线图,路线图一般是比较乐观的。他们预计,2025年,燃料电池+氢瓶+电池的总成本达到5万元,但是,使用动力电池,达到续航500公里的车辆所需的电池成本是4万元。就是说,500公里续航的车,按照乐观的估计,氢燃料电池汽车在2025年还是没法跟纯电动进行比较。
另外,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的总体积会比纯电动汽车大,因为它不仅要储氢、它还有燃料电池,加起来的体积会比我们扁平化的电池体积要大,这样会挤占乘员的空间。大家如果坐过丰田Mira的话就知道,它的空间是比较紧张的。
另外,燃料电池的使用能耗和维保的费用会大大高于电池储电。
所以,不是说纯电动就是过度,氢能燃料电池很快能取代其地位。但储电再怎么说也比储氢是要贵,所以里程越长,燃料电池汽车的收益就越大,但是储电只有电池到电机了,你储氢还有一个燃料电池。但燃料电池的成本是固定的,储氢的成本随着里程的增长可以累计出比纯电动多出来的收入,来抵销掉燃料电池成本,这是个平衡点。
对乘用车来讲,如果动力电池不再发生革命性变化的话,这个平衡点至少也是500公里左右。但是商用车需要的电池相对较多,所以它的平衡点里程就比较短一点,可能200~300公里就到平衡点了。所以,相对而言,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更适合于长途、大型、高速重载,应用于重型车、柴油车,锂离子电池适合汽油车。除了商用车外,轮船、飞机、潜艇、火车、作业机械,等大型运载都使用柴油,所以氢燃料电池系统还是有存在合理性的。
中国燃油电池商用车数量已经居--首位,达到4000辆,并在继续朝这个方向努力。燃料电池发动机的成本也在**下降,现在跟5年前比已经降了一半。今后5年,成本预计会再降一半以上,因为很多部件可以从进口转为国产。比如,质子交换膜,当下的价格是2500元/㎡,一旦变为国产,这一价格就可能降至1000元以内了。
当然,燃料电池汽车现在也面临非常大的挑战。从商用车角度来看,面临的挑战还是氢运输、车载储氢和加氢站这三个挑战。虽然储氢比储电的成本要低,但是储氢需要的体积大。经常有人说氢能是能量密度-高的能源,但是那是重量能量密度,如果是体积能量密度就不是了,所以我们有这个挑战。另外,我们现在建加氢站的成本还非常高,而且对安全要求很高。我-近正在协调冬奥会的氢能示范,目前还是非常困难的,有很多挑战,因为明年一年要建几十个加氢站。
正是因为存在这些瓶颈,所以创新非常活跃,当然也有一些伪创新也很多,比如河南南阳的水氢车就属于这个。总体来看,燃料电池汽车路线图的下一个目标重点是冬奥会的氢能示范,这是全球-大规模的氢能燃料电池示范。只要把这件事做好,氢能汽车后面的发展就会更加顺利,所以我们现在全力以赴做这件事情。
-后,我对燃料电池汽车做一个小结:氢能战略的必要性没有问题,但现实的技术、经济性是全球面对的共同挑战,出路在于创新。
当前氢能的市场突破口在哪里呢?首先,在弃风、弃电、弃水和副产氢富余的地方,尽量在当地使用。运输尽量是在低成本、高安全储氢瓶能够覆盖的里程范围,比如35兆帕的氢瓶可覆盖的地区。-好在温度较低的北方地区,燃料电池效率是50%,另外一半做工都是废热,北方利于取暖,在南方就不好用了。
现在,燃料电池汽车还不是大范围铺开的时候,而是重点突破的时候,通过示范区以点带面,我们才能走稳,否则会大起大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