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歌,中国古琴名曲,-早收录于北宋的《琴曲谱录》和《琴苑要录》中。
《楚歌》这个曲目,明代不少谱中收有此曲。全曲有两个突出的主题曲调,一个是表现“忆别”、“泣别”的曲调,很象是从**的《阳关三叠》曲中借用过来的。另一个主题音调则似乎在抒发英雄末路、意气消沉的感慨。这两个曲调在音乐进行中不断发展变化,-终把全曲推向悲剧的高潮。
《神奇秘谱》中臞仙曰,是曲者古曲也。按项羽至垓下,与汉战不胜,入於壁,汉兵围之数重。韩信使军中皆作楚歌之声,项羽夜闻,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乃夜起饮帐中,悲歌忼慨,欲与虞姬相别。自为歌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虞姬和之。因泣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而虞姬因取剑自刎。於是羽乘骏马,麾下壮士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平明,汉军觉而追之,於是重瞳无光,兵散势去,至於乌江毕矣,于时之人,感其事而作弦歌以悼焉。
人生八雅:琴、棋、书、画、诗、酒、花、茶!琴乃八雅--,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古琴不但是乐器,也是抒怀寄情之物。故琴者,无关乎基础,无关乎远近,在于那一度热爱。闲暇之余,三两好友,一个决心,一份感悟,一次分享,一曲琴音,可谓琴生一大乐事!
凡学问之道都与一个人的心灵境界有着很大的关系。爱棋之人,若是心浮气躁,不能运筹帷幄、处变不惊,方不可得棋中真正妙趣。棋虽如此,何况琴乎?陶渊明曾有云“但得琴中趣,何劳弦上声”。细细体味,可知古琴的学问绝不仅仅在于弹奏,更在于品茗抚琴,乐享闲暇时光。
复雅古琴社的徐锦燕老师通过理论实践相结合,以古琴传统“口传心授”的教学方式为基础,以技术练习和琴曲听赏评析为主体,以文化解读和教师示范为手段,进而使学生从技术思维上和文化精神上都能获益。 质朴、自然、大度的教学环境更给人一种莫能名状的适宜和开阔,在这样的环境中讨论学习,必奏事半功倍之效,让枯燥的学习过程愉悦而悠长。
徐锦燕老师创办的复雅古琴社集合了一群热爱古琴,热爱传统文化的合肥古琴专业人士,共同探索古琴文化的发展道路。琴社以‘琴觅知音,品味人生’为宗旨传播古琴知识,传承古琴文化。为古琴爱好者提供一个切磋琴艺,交流思想的平台,是古琴爱好者寻觅知音,以琴会友的佳处。
徐锦燕老师在传统琴曲、古琴佛曲、弦歌吟唱等形式的熏陶中,在多维度的学习体验中,将我们的身心全然打开。跟随徐锦燕老师不但学习了古琴技法,更领悟古琴心法。在美妙的抚琴移指中,悠然享受每一个琴音。